发表日期:2020-05-09 来源:体卫艺教育中心 编辑:shenq 浏览:10960次
五月份本市将进入了手足口病、疱疹性咽峡炎、流行性腮腺炎的高发季节,市民应予以防范,同时也应关注新冠肺炎的预防。
一、手足口病
风险等级:高
疾病特点: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之一,以柯萨奇病毒 A 组 16 型和肠道病毒 EV71 型感染最常见。主要通
过密切接触传播,经粪-口传播,其次是呼吸道传播,一年四季都能发病,5-7 月高发。其中,污染的手是传播中的关键媒介。多发于 10 岁以下的婴幼儿,潜伏期为 3-7 天,一开始是发热、咳嗽等类似感冒症状,随后会在口腔黏膜等部位出现疱疹,手心、足心及臀部皮肤出现斑丘疹,自限性疾病,多在一周左右痊愈,少数患儿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
预防措施:目前本市幼托机构及看护点暂未开学,小学低年级五月陆续错峰开学。流行期间家长不要带孩子到人群密集、空
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避免接触患病儿童;家长可每天晨起检查孩子皮肤(主要是手心、脚心)和口腔有没有异常,注意孩子体温的变化,孩子出现发热、出疹等相关症状要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学校应加强健康教育,教职工及学生应勤洗手,做好日常通风消毒工作;不要让学生喝生水、吃生冷食物。
风险等级:高
疾病特点:疱疹性咽峡炎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以急性发热和咽峡部疱疹溃疡为特征的急性传染性咽颊炎,以粪-口或呼吸道为
主要传播途径,传染性很强,传播快,夏秋季为高发季节,主要侵犯 1-7 岁婴幼儿。疱疹性咽颊炎发展到手、足、臀部出现疱疹即为手足口病,应注意观察,临床以发热、咽痛、咽峡部黏膜小疱疹和浅表溃疡为主要表现,为自限性疾病,一般病程 4-6 日,重者可至 2 周。同一患儿可重复多次发生本病,系不同型病毒引起。
预防措施:加强健康宣教,教育孩子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注意手卫生,饭前便后勤洗手;幼托机构暂未开学,做好预
防性消毒,开学后要定期对玩具、水杯、毛巾、餐具等物品进行清洗消毒,定期对活动室、寝室、教室、门把手、楼梯扶手、桌面等物体表面进行擦拭消毒,每日对厕所进行清扫、消毒;流行期家长可每天晨起检查孩子皮肤和口腔有没有异常,注意孩子体温的变化,及时就诊隔离。
风险等级:中
疾病特点:流行性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所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以腮腺非化脓性炎症、腮腺区肿痛为临床特征。流腮
病人和隐性感染者是主要传染源,患者腮腺肿大前 7 天至肿大后 9天约 2 周时间内,传染性特别强;传播途径主要是患者喷嚏、咳嗽飞沫携带的病毒通过呼吸道传播。人群普遍易感,多见于 1-15岁的少年儿童,好发于冬、春季,在学校、托儿所、幼儿园等儿童集中的地方易暴发流行。
预防措施:学校应加强晨午检及因病缺课监测,一旦发现学生患疑似流腮,应立即通知家长,及时隔离并到医院就诊;教育
学生养成勤洗手等良好的卫生习惯;疾病高发期间,尽量少去人员密集、通风不畅的公共场所;接种疫苗是预防流行性腮腺炎最有效的方法。
四、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
风险等级:低
疾病特点:冠状病毒是一大类病毒,已知会引起疾病,患者表现为从普通感冒到重症肺部感染等不同临床症状。此次发现的
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是一种以前尚未在人类中发现的新型冠状病毒。新冠肺炎能持续人传人,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及接触传播。潜伏期:2-14天,平均7天。一般症状:发热、乏力、干咳,逐渐出现呼吸困难;部分患者起病症状轻微,甚至可无明显发热。多数患者预后良好,少数患者病情危重,甚至死亡。
预防措施:五一小长假期间,市民应尽量减少外出活动,避免去高、中风险地区,减少走亲访友和聚餐,不要到人员密集的
公共场所活动,尤其是空气流动性差的地方;如需外出活动,应科学正确的佩戴口罩,一旦污染及时更换;勤洗手,按照七步洗手法,使用肥皂水或洗手液并用流动水洗手;学校应做好晨午检及因病缺课登记,注意教室内的日常通风换气及消毒;加强健康教育;每天做好健康监测,主动监测体温,如有发热等不适,避免乘坐公共交通,佩戴口罩前往发热门诊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