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装工程系 - 教学改革 - 课程标准
江苏省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 《中外服装史》课程标准
发表日期:2016-01-08    来源:    编辑:xuy1    浏览:15558次

江苏省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

 

《中外服装史》课程标准

 

一、概述

(一)课程性质

中外服装史》作为服装专业的学生的必修课之一,是学生在从事服装设计之前必须积淀的重要知识。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较全面地了解中外服装的发展历史,以及各不同时期中外服装艺术设计的主要思潮与理论、典型风格及代表作品,掌握服装演变的发展规律,提高基础理论素养,扩大知识面,培养学生具有融会贯通、推陈出新、开拓创造的能力,为今后的设计创作服务。

(二)课程基本理念

本课程从服装艺术和美学角度出发,分析了中外服饰的造型美、色彩美和装饰美,阐述了中外各民族的服饰文化背景和艺术特色,通过运用大量的中外服饰资料,系统地揭示了服饰的艺术风貌和时代特色,以把握服饰发展规律,启迪设计灵感,促进服装设计的推陈出新,发展人类的服饰文化。课程内容有:绪论、服饰起源、中国古代、近代、现代服装、外国古代、中世纪、近世、近代、现代服装、中外服装文化比较。是服装设计师的必备知识。

(三)课程设计思路

根据课程目标要求确定本课程内容标准,将《中外服装史》分解成15个侧重点不同的模块。本课程在第6学期开设,教学时数为36学时。

 

二、课程目标

(一)知识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较全面地了解中外服装的发展历史,以及各不同时期中外服装艺术设计的主要思潮与理论、典型风格及代表作品,掌握服装演变的发展规律,提高基础理论,扩大知识面,培养学生创新的能力,为今后的设计创作服务。

(二)技能教学目标

掌握中西服装各个历史时期的特征;

能够运用各个时期的设计要素来进行现代服装设计;

具备服装专业审美能力,使各个历史时期的服饰文化在现代设计中得以体现。

 

(三)素质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和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

2、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能精益求精、创新发展。

3、培养团队合作精神,能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三、课程内容与要求

 

工作任务

课程内容与教学要求

活动设计

参考

学时

1

了解服装的起源及夏商周服饰。

了解人类使用工具的变化对服装的材料发展的影响。

l  了解人类服饰变化的原因。

l  领悟服饰的起源。

l  掌握殷商服饰的特点。

l  掌握深衣形制及基本特征,并能绘制。

l  提问中国原始服装的基本形制是怎样?

l  礼服的作用和形成原因是什么?

l  查阅相关资料。

2

2

了解秦统一服饰文化与制度的意义。

认识秦汉时期冠服种类及形制。

l  秦汉时期男子袍服的风格特征。

l  汉马王堆出土的服装款式。

l  女子袍服的款式。

l  汉代官服的特点和等级标志。

l  汉代冠的种类及特点。

l  汉初服制随秦制的原因。

2

3

了解魏晋时期服饰的主要特征。

l  熟悉魏晋时期冠服的种类。

l  了解南北朝时期由北方游牧民族传入中原的裤褶、裲裆的基本形制。

l  了解魏晋时期妇女的服饰、发饰、配件的主要内容及形制。

l  掌握晋时社会政治对服饰变化的影响。

l  玄学对服饰产生的影响。

l  查阅相关资料。

2

4

了解隋唐时期,服饰变化与社会政治发展的关系。

 

认识幞头的发展及其种类。

l  了解掌握唐代品冠服饰中色彩的作用。

l  分析隋唐各时期女子服饰的风格变化。

l  认识唐代女子服饰的种类。

提问:

l  唐代四个时期的服饰特点有哪些?

l  唐代女子襦裙款式由初期到中期有什么变化?

l  简述幞头的发展史。

4

5

掌握宋代品冠服饰的特点及等级标志。

l  了解幞头在宋代首服中的地位。

l  掌握宋代女子服饰的形制与特点。

l  分析宋代背子的特点。

l  掌握宋代男子服饰的整体风格。

l  试述理学思想对宋代服饰的影响。

2

,6

了解掌握辽、金、元三个时期的服饰特点。

 

了解我国少数民族服饰的特征及对中原服饰的影响。

l  了解辽、金、元三个时期的服饰。

l  辽、金、元三个时期男子发式特征及变化。

l  试述古代契丹、回鹘、吐蕃、女真、蒙古等少数民族的发式特点及相互的区别。

l  简述辽金元服饰特点。

2

7

掌握明代礼服及官服制度的基本特点,了解明代官服的形式和纹样。

明代服饰的介绍归纳。

l  明代服饰中官服及礼服的特点。

l  归纳明代男子服饰的基本特征。

l  分析明代女子服饰、发饰及装饰的风格特点。

l  试述明代官服的特征及等级。

l  明代女子服饰的基本样式以及风格特征。

2

8

认识清代皇帝礼服与品冠服饰的特点及等级标志。

理解满汉文化融合对服饰的影响。

l  掌握清代男子服饰的主要形制。

l  了解清代女子服饰的主要特征及内容。

l  分析箭袖、马褂、马甲、披肩等服饰特征。

l  试述满汉文化的结合与相互影响。

2

,9

了解民国时期服饰发展的特点。

 

了解西方文明对中国服饰的影响

l  掌握旗袍演变的过程及其原因。

l  了解民国时期女子服饰的基本内容。

l  了解辛亥革命后服饰变革的重要意义。

l  试述旗袍演变的过程及意义。

l  试述中山装及旗袍的形制及起源。

l  讨论中国时装出现的时间与背景。

2

10

了解西方古代服装史。

 

l  了解古埃及的地理、文化对服装的影响。

l  理解古希腊、罗马服饰的特点及发展轨迹。

l  古埃及服饰形态形成的原因。

l  比较古希腊、罗马服饰的异同。

2

11

了解掌握西方中世纪服饰的特点。

 

了解掌握中世纪、罗马时期、拜占庭时期服饰特点。

l  了解拜占庭时期服装的特点。

l  能辨别勃艮第服装的特点。

l  理解在“黑暗的中世纪”的教会的影响下服装的特点。

l  中世纪罗马服饰的演变。

2

12

了解掌握文艺复兴时期服饰的特点。

 

l  掌握文艺复兴时期得过服饰与西班牙服饰的不同。

l  理解巴洛克风格、洛可可风格、新古典主义、浪漫主义对服装的影响。

l  掌握裙撑环的出现与演变。

l  巴洛克艺术对服装的影响。

l  洛可可艺术对服装的影响。

l  试比较督政府时期法国女装与中国唐朝服装。

4

13

了解19世纪末西方服装发展历程。

 

19 世纪的服装发展演变的过程。

l  紧身胸衣的慢慢走向衰退。

l  第一位时装设计师的出现保罗.波烈。

l  简述裙撑和紧身胸衣的发展史。

l  提问:问什么说保罗.波烈是第一位真正的时装设计师。

2

14

了解两次世界大战对服装及生活的影响。

 

一战、二战前后服装的变化。

l  理解两次世界大战对人们生活的影响以及在服装上的表现。

l  夏奈尔及迪奥的成名之路。

l  女性穿裤装的普及。

l  试述战争对女装的发展产生的影响。

l  夏奈尔服装在不同年代的特点。

l  谈谈自己对“新形象”的看法。

2

15

了解20年代至今的服饰变化及特点。

 

l  理解20世纪六七十年代嬉皮士运动对西方社会的影响。

l  理解90年代简约风格形成的原因。

l  比较法国、意大利、英国、日本、没过设计师的不同风格。

l  分析高田贤三、三宅一生、山本耀司日本等设计师是在欧洲获得成功的关键。

l  美国时装在20世纪80年后获得成功的原因。

4

 

四、实施建议

(一)教学建议

1、教材使用与建设

教材使用与建设:我们使用的是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教材《服装史》,将中国服装史与外国服装史的教学内容较好地糅合在一起,并作了比照和评析。通过大量的文献性图片和深入浅出的评析来吸引学生的兴趣,对于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在这几学期的使用中获得了好评。   

2、教学建议

1)教学过程中,贯彻任务引领的教学指导思想,注重培养学生操作能力和探索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挖掘潜能,增强学生掌握技能的实效性。

2)创设专业教学活动的情境,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技能实训为主线,以综合职业能力为培养目标,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和创新精神。

3)出示有关服装史的图片,由教师示范讲解指导,学生学习绘画,注重师生互动、教学相长。

4)让学生收集各类服装历史图片,正确识别其年代,制作服装史小报。

5)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道德品质、职业素养的培养。

3、教学评价

实践性教学环境:将服装史课程的教学内容与服装设计课程相结合,将服装史上的经典样式和经典内容进行介绍和分析,理清了中国和西方服装发展演变的脉络,掌握了人类服装史中的文化背景与艺术内涵,具备理论基础的同时,再给学生进行模仿设计,才能做到“古为今用”、融会贯通,才有可能在服装设计实践中贯穿并运用这些知识,最大限度地发挥出设计潜力,收到了较好的效果。配套实验教材的教学效果:实验教材是高教社出版的《中外服装史》,将服装史教学内容中比较重要且对服饰设计起到直接作用的现代史部分单独给予强化,紧扣设计师史、成衣史、时装史等与服装设计紧密相关的内容,要求学生进行设计练习。

 

4、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中外服装史”课程的传统教学内容是以时间为线索,来介绍分析各个时期各个地域的服装特点、风格、工艺及演变过程。而对于涉及范围极广、内容也相当丰富的本课程来说,仅仅从时间上或从服装现象上来“记住”知识点是意义不大的。尤其是对于“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的学生来说,学习服装史的目的不仅在于研究而更多是在于应用。因而我们的做法是增加了三个模块:“交流史”模块;“民间服饰史”模块;“专门史”模块。

一是“交流史”模块。这个模块是指1911年“辛亥革命”与1919年“五四运动”前后,随着“西风东渐”的时代潮流所带来的中外服装交流史的内容。当时外来文化通过上海、天津、青岛等沿海开放城市进行广泛传播并逐步传入内地,造成服制因此而大变。所以在中国近现代服饰史的章节中,我们增补了“交流史”的单元,从中西双方交流的输出者、传送者与输入者的角度回答了民国时期中国服装发展演变的形成原因问题,又从传送者及传送途径的角度回答了当时是怎样进行传播的问题。并结合当时的经济、政治与文化背景,概括出基本规律为:中国现代服装的演化不再是也不可能是孤立的,而是紧密伴随着其他地区、其他民族服饰的种种关联而共同演进。中国服装史不只是单纯意义上的独立的“中国服装史”,而应是“世界服装史”框架内的一部分。

二是“民间服饰史”模块。长期以来,中国服装史的教学内容是按照历朝历代的演变分别介绍其衣、裤、裙、鞋、帽等各个服饰品种,而其根茎则是立足于“朝服”与“官服”,即以历朝历代的王室与官宦服饰制度来贯穿中国服装史的主线,进而详细讲解其形制、纹样、衣料、色彩与内涵。如“十二章纹”、“冕服”与“补服”都是说的朝服与官服,而对于丰富多样的民间服饰似乎有视而不见之嫌疑。民间服饰多变诡异的造物方式、丰富瑰丽的造型装饰对于当今的服装设计具有明显的借鉴意义,使得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的学生能够学以致用。

三是增加了“讨论史”模块。可进一步对民国时期的服装评论、服装广告、服装摄影、服装表演与妆饰的演变历程及其规律进行了分类讨论。这样在中国近现代服装史的教学内容中,我们把这些服装评论史、服装广告史、服装摄影史、服装表演史与化妆史、产业史等相关分支史的内容穿插进服装史的教学过程当中,使服装史课程的研究对象更加清晰明确,分类体系更加明了准确,这样就不是局限于以往的服装史教学只是回答什么时间、什么人物穿什么服装的问题,而是将服装史课程的教学内容有机地与服装评论写作、服装摄影技术、化妆、服装表演与编导等相关课程联系了起来,回答了这些课程中有关事物的来龙去脉的问题,也回答了相关内容的演变规律问题。增加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趣味性与专业性,从而使服装史课程的教学内容进一步深入细化,进一步加强了与服装设计的实践关联,也满足了部分优秀学生的学习信息量加大的要求。注意与其他课程内容的衔接与融会贯通,使学生能够完全做到学以致用。并使课程结构更加新颖,提升了课程内容的学术性与生动性,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独立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加强。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