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卫处

通知公告

关于在全市集中开展电梯 安全大检查的通知

发表日期:2015-11-25    来源:保卫处    编辑:yanglq    浏览:11373次

关于在全市集中开展电梯

安全大检查的通知

 各市、区人民政府,市有关部门和单位:

    近期,全国一些地方相继发生电梯安全事故。尤其是726日,湖北省荆州市安良百货集团有限公司内一台自动扶梯运行中,一名乘客从扶梯驱动站上方掉进梯级与防护板之间,卷入运行的梯级中死亡,引发社会广泛关注。这些事故暴露了电梯生产单位和使用单位安全主体责任不落实、安装维修保养工作不到位等突出问题。为了认真吸取电梯伤亡事故的教训,举一反三,切实保障我市电梯安全运行,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经研究,决定在全市范围集中开展电梯安全大检查工作。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高度重视电梯安全工作
    我市是电梯生产大市, 2014年产量16万台左右,约占全国产量的四分之一。我市也是电梯使用大市,在用电梯数量每年以较快速度增长,目前已超过9万台。近年来,我市电梯安全状况总体良好,电梯事故率保持低位,但仍存在部分电梯生产和使用单位主体责任不落实、产品质量管控不严、使用管理不当、日常维保不到位、乘客或监护人安全意识淡薄、人员聚集场所工作人员安全培训不到位、部门监管合力需要加大等问题,电梯安全管理形势严峻。全市各地和各有关部门、单位要充分认识加强电梯安全管理对保障人身安全、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性,认真查找薄弱环节,采取针对性措施,进一步加强电梯安全监督检查,全面提升电梯安全管理水平和应急救援能力。
   
二、迅速组织开展电梯安全大检查
    各市、区人民政府(管委会)和各主管部门要迅速行动,组织开展电梯安全专项检查。要严格落实安全生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加强对电梯安全检查工作的组织领导,科学制定检查方案,明确检查对象、内容和职责分工,对检查中发现的严重问题和隐患要及时督促整改,确保安全检查取得实效。 

    此次电梯安全检查的重点是:1、督促电梯生产单位切实履行质量管理主体责任,密切跟踪产品运行情况,对设计制造环节进行全面分析,如发现存在隐患的,要及时告知电梯使用单位,并协助使用、维保单位落实整改措施;属于设计制造缺陷的,应当立即停止生产,主动采取召回措施。2、督促电梯使用、维保单位在88日前对全市自动扶梯与自动人行道逐台进行针对性的检查。重点检查设备的检修盖板、楼层板、防护挡板以及梳齿板等部件,发现事故隐患的应当立即停止使用并修理,同时做好安全防护和疏散引导工作。3、督促电梯使用、维保单位严格按照《TSGT5001-2009电梯使用管理与维护保养规则》的要求落实安全主体责任。在930日前对全市公共场所、住宅小区电梯进行一次年度维保,重点检查电梯的制动器、钢丝绳、电气回路、门联锁、安全部件等部位。4、督促车站、商场、医院、学校、宾馆、饭店等人员密集场所的所有者和管理者,开展对以自动扶梯、自动人行道为重点的电梯安全自查,同时加强对相关工作人员电梯安全应急救援知识的培训。5、督促居民小区物业服务公司按照合同约定,落实对电梯的日常监管责任。6、开展对电梯使用单位的安全检查。检查电梯紧急报警装置是否有效,是否在电梯轿厢内或者出入口的明显位置张贴有效的安全检验合格标志,是否将电梯使用的安全注意事项和警示标志置于乘客易于注意的显著位置;是否在电梯显著位置标明使用管理单位名称、应急救援电话和维保单位名称及其急修、投诉电话。检查使用单位是否建立电梯安全技术档案,是否按规定对电梯进行日常巡查,发现的问题隐患是否及时有效整改。7、组织排查辖区内15年以上的老旧电梯和故障频发电梯,制定排查计划,落实资金和人员开展风险检测评估,对存在安全风险的,督促使用单位进行大修或更新改造。

    三、明确落实电梯安全的各方责任

    电梯制造企业对电梯设计制造环节的质量安全以及电梯安全运行涉及的质量问题负责,对出厂电梯的安装、改造、维修、维护保养、使用等环节加强监督和指导。

    电梯安装改造维修和维护保养企业负责相应环节的施工质量、现场安全及作业人员安全教育培训。

    电梯检验检测机构承担电梯安全法定检验、技术鉴定及风险评估工作,对其检验检测结果、鉴定结论负责;要加强对相关事故案例出现的事故原因相关部位的检验检测,杜绝同类事故发生。

    电梯使用管理单位负责办理电梯使用登记,建立岗位责任、隐患治理、应急救援等安全管理制度,保证电梯安全运行。

    按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的要求,加强各级党委、政府对电梯隐患排查整治的组织领导,坚守安全底线,强化红线意识,坚持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管生产经营建设必须管安全的要求,加强过程监督,推动责任落实。

有关职能部门的职责分工:

    质监部门(市场监管部门)负责加强对电梯使用单位、维保单位、制造企业监管,组织开展现场监督检查,为相关部门的检查提供技术支持。

    住建部门负责督促物业单位开展电梯安全隐患自查自纠,协调解决电梯维修、更新、改造过程中维修资金等问题,推动解决“三无电梯”问题。

    商务和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负责督促商场、超市、城市综合体等市场业主及人员密集场所开展电梯安全隐患自查自纠,落实各类电梯安全管理和规范使用情况。

    交通部门负责督促车站、客运码头等人员密集场所开展电梯安全隐患自查自纠,检查上述场所电梯管理安全情况。

旅游部门负责督促宾馆、酒店、公园、旅游景点等人员密集场所开展电梯安全隐患自查自纠,检查上述场所电梯安全管理情况。

卫生部门负责督促医院等人员密集场所开展电梯安全隐患自查自纠,检查医院电梯安全管理情况。

    教育部门负责督促学校等人员密集场所开展电梯安全隐患自查自纠,检查学校电梯安全管理情况。

    宣传、新闻、出版广电等部门负责组织协调新闻媒体做好专项检查工作的报道和舆论引导工作。

    四、建立健全电梯安全管理长效机制
    各地和各有关部门、单位,要通过集中组织开展电梯安全检查,着力推进建立和完善电梯安全管理长效机制。

    一要强化电梯分类监管机制。质监部门要加强电梯安全监察,创新监管机制,建立完善以企业质量安全主体责任落实为前提、以质量安全诚信记录为依据的电梯安全分类监管机制。对主体责任不落实、违法违规现象多发、事故隐患整改不及时的单位要依法严格处理,情节严重的,列入质量安全“黑名单”予以公开曝光,符合撤销情形的,上报发证机关撤销其许可。对存在严重事故隐患不予整改仍继续使用的电梯、或使用管理责任不落实的公共电梯,质监部门要及时向所在乡镇(街道)和行业主管部门通报情况,并责令停用。同时,要将电梯安全监管信息发送住建部门和招投标行政监督管理部门,作为物业单位考核和电梯招投标评审内容。

    二要完善电梯应急救援机制。深化“96333”电梯应急处置平台建设,建立健全电梯专业救援与110119的联动机制,加快完善以电梯使用管理者为主体、电梯维保企业为主力、社会救援力量为补充的电梯应急救援体系。加强电梯应急救援机制建设,优化救援流程设计,规范救援操作程序,完善救援站点设置,实施救援工作考核。推动应急救援和电梯故障数据统计及信息公开,强化风险防控,推动行业自律,引导电梯行业良性发展。逐步推进电梯物联网信息系统建设,发挥物联网信息技术在电梯动态监控、自动报警、快速处置、信用监管等方面的独特作用,做到电梯故障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理。

    三要健全电梯矛盾纠纷调解机制。充分发挥基层政府的社会管理作用,建立健全由乡镇(街道)、开发区(园区)管委会牵头协调处置,相关部门和社会组织参与的电梯矛盾纠纷调解机制,妥善解决因电梯停用、安全事故、运行故障、大修改造或更新资金不落实等问题可能引发的群体性纠纷,维护社会稳定。

    四要建立老旧住宅电梯改造更新保障机制。对于使用期限超过15年,或运行故障率明显偏高,不能满足安全使用要求的住宅电梯,使用管理者应当委托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进行安全风险评估,并根据风险评估结果进行大修、改造或更新,所需费用按规定从住宅专项维修资金中列支。资金不足部分或没有住宅专项维修资金的,由电梯所有人(业主)筹集或依照有关规定进行资金筹措。

    五要深化宣传教育和社会监督机制。宣传、质监、安监、教育等部门要经常性的联合开展电梯安全宣传教育,利用报刊、电台、电视、网络等各种媒体形式,采用发放宣传资料、现场咨询讲解、网络公布安全常识、开设安全课堂等方式,大力宣传电梯安全常识,提高乘客安全意识,倡导文明、安全乘用电梯。同时,要畅通社会监督渠道,认真研究并及时采纳社会各方对电梯安全工作的合理化意见和建议,积极发动社会力量开展对电梯安全工作的监督。

                                                                                                                                                                                                        苏州市安全生产委员会

                                                                                                                                                                                                              2015年8月3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