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年1月份疾病风险提示
发表日期:2024-01-04 来源:后勤处 编辑:hqcfb 浏览:46次
近期全国各地流感、支原体肺炎、诺如病毒等呼吸道和肠道传染病高发,为预防学校暴发传染病疫情,保障学生健康,请重点防范以下疾病。
一、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传染性较强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多见于儿童,极易在托幼机构和学校内引起聚集发病。
传播途径:人群对流感病毒普遍易感,儿童的发热程度通常高于成人。流感患者和隐性感染者是主要传染源。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也可以通过口腔、鼻腔、眼睛等黏膜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播。
主要症状:流感一般起病急,主要表现为:发热(可出现39-40℃高热),伴畏寒、寒战、头痛、肌肉关节酸痛、乏力等全身症状,常有咽痛、咳嗽,可有鼻塞、流涕、胸骨后不适等,也可有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特别注意:冬季来临,流感逐步进入高发期。流感起病急,大多为自限性,但部分因出现肺炎等并发症可发展至重症流感,少数重症病例病情进展快,可因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多脏器衰竭而死亡。
预防措施:
1.注意气温变化,添加衣物注意保暖,保证充足睡眠和合理饮食,注意锻炼,增强体质和免疫力。
2.如出现流感样症状(如发热、寒颤、肌肉酸痛等),应第一时间去医院就诊,同时尽量减少接触他人。用药要谨遵医嘱,不能盲目吃抗生素类药物。
3.保持良好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习惯。常通风,戴口罩,勤洗手,咳嗽或喷嚏时用纸巾、毛巾等遮住口鼻。
4.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最经济有效的手段。
5.学校、托幼机构要严格执行晨检制度和缺课登记跟踪制度。
二、儿童支原体肺炎
肺炎支原体是一种大小介于细菌和病毒之间的非典型病原微生物,肺炎支原体可持续散发或不定期流行,四季均可发病,我国北方地区秋冬季多见,南方地区夏秋季节高发。
传播途径:人群普遍易感,尤其是学龄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者和病原携带者是传染源。主要通过直接接触和飞沫传播。肺炎支原体传染性较强,潜伏期较长(1~3 周),潜伏期内至症状缓解数周均有传染性,因此当家人或周围人感染肺炎支原体后,尽量减少儿童与其接触。做好通风和采取有效个人防护措施。
主要症状:以发热、咳嗽为主要临床表现,可伴有头痛、流涕、咽痛、耳痛等。发热以中高热为主,持续高热者预示病情重。咳嗽较为剧烈,可类似百日咳样咳嗽。部分患儿有喘息表现,以婴幼儿多见。肺部早期体征可不明显,随病情进展可出现呼吸音降低和干、湿性啰音。
预防措施:儿童是肺炎支原体的易感人群,目前还没有预防肺炎支原体感染的疫苗,感染之后不会永久免疫,还有再次感染的可能。儿童应保持充足睡眠、营养均衡、适当锻炼等良好生活习惯,减少聚集、保持个人卫生习惯、遵守“咳嗽礼仪”。
三、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新冠病毒感染主要经呼吸道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封闭环境中可经气溶胶传播,接触被病毒污染的物品也可造成感染。感染后主要症状有发热、畏寒、干咳、乏力、肌痛、鼻塞、流涕、咽痛、嗅觉味觉减退或丧失、腹泻等。
传播途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主要经呼吸道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封闭环境中可经气溶胶传播,接触被病毒污染的物品也可造成感染。
主要症状:有发热、畏寒、干咳、乏力、肌痛、鼻塞、流涕、咽痛、嗅觉味觉减退或丧失、腹泻等。
预防措施:提倡还未接种疫苗且符合接种条件者及时进行疫苗接种。
四、诺如病毒胃肠炎
诺如病毒属于杯状病毒科,是引起急性胃肠炎常见的病原体之一。具有感染剂量低、排毒时间长、外环境抵抗力强等特点,容易在学校、托幼机构等相对封闭环境引起胃肠炎暴发。全年均可发生,一般 10 月到次年 3 月是诺如病毒感染高发季节。
传播途径:包括人传人、经食物和经水传播。
主要症状:人群普遍易感。常见症状主要为恶心、呕吐、发热、腹痛和腹泻,部分患者有头痛、畏寒和肌肉酸痛等。病例和隐性感染者为诺如病毒感染的传染源。传播途径多样,摄入被感染者粪便或呕吐物污染的食物或水、接触患者粪便或呕吐物、吸入呕吐时产生的气溶胶、以及间接接触被粪便或呕吐物污染的物
品和环境等感染。
预防措施:
1.注意勤洗手,尤其是饭前便后、加工食物前。
2.注意饮食、饮水卫生,尽量吃熟食,不吃生的或未煮熟的肉类、海鲜、蔬菜,吃水果要清洗、削皮,饮用开水或未开封的预包装水、饮料。
3.诺如病毒感染者患病期至康复后 3 天内应进行隔离,轻症患者可居家或在疫情发生机构就地隔离,重症患者需送医疗机构隔离治疗。被患者呕吐物或粪便污染的表面,应及时用含氯消毒剂或其他有效消毒剂清洗消毒,并立即脱掉和清洗被污染的衣物或床单等,清洗时应戴上橡胶或一次性手套,并在清洗后认真洗手。
五、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种儿童常见传染病,引起手足口病最常见的是柯萨奇病毒 A16 型及肠道病毒 71 型。
传播途径:手足口病传染性强,易引起流行,一年四季均可发生。手足口病患儿和隐性感染者为主要传染源。密切接触是重要的传播方式,还可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饮用或食入被病毒污染的水和食物后可感染。任何年龄人群均可发病,婴幼儿和儿童普遍易感,5 岁以下儿童多发。
主要症状:手足口病通常病情较轻,呈自限性,7-10 天病程后可康复。发病初期常出现发热、食欲不振、咽喉痛等症状。
预防措施:
1.做好个人卫生,尤其是手卫生。在触摸口鼻前、饭前便后、护理完手足口病患者后,用清水、洗手液或肥皂洗手。家长要督促儿童做好手卫生。
2.不与他人共用毛巾或其他个人物品;不接触患者及其污染物品、污染环境。
3.做好物品清洁和消毒。儿童玩具和常接触到的物品应当定期清洁消毒(如使用含氯消毒剂)。患者的呕吐物、粪便及其污染物品、污染环境,应由受过培训人员进行清理与消毒。物品消毒可选择中效或高效消毒剂如含氯(溴)消毒剂,75%酒精对肠道病毒是无效的。
4.保持居室卫生,勤清洁、常通风。
5.少聚集。疾病流行期间,不带儿童去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
6.6 月龄以上儿童接种 EV71 疫苗,可有效预防 EV71 相关手足口病发病、重症和死亡。该疫苗仅能预防 EV71 所致手足口病,不能预防其他肠道病毒所致手足口病。